close
前一陣子抽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去國立歷史博物館看潘玉良的畫展,
也家對潘玉良的印象都停留在「畫魂」這部小說、影集裡,不過跟
真實的潘玉良卻有些出入。
趁著展出時間還沒結束(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已經結束,但4/22
開始在台中-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,到7/9結束)把一些想法寫出來,
有興趣的人也可以找個時間去看看,因為真的很難得。

這次的展覽感覺很難得是因為潘玉良生前很少賣畫,所以留在外面
的畫不多,而且她在過世後遺囑裡交代要把她的畫全部捐回到她安徽
的潘家,全部存放在安徽省博物館,但因中國因民俗觀念較保守,所
以安徽省博物館也很少展出她的畫作。這次來台展出可以說是機會難
得,想親眼目睹中國近代最棒的女性畫家可要趕快唷^^

國立歷史博物館在這次的展覽規劃感覺有些改進空間,
展覽空間太小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失敗!
沒有個人導覽只針對團體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失敗!
空調太差,每間展覽館的溫度不一,還有怪味道..........失敗!
訂報紙送入場券讓一些沒興趣看只想吹冷氣聊天的人
在裡面聊天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簡直是失敗中的失敗!!
(聯合報系推業務也推的太誇張了)
最慘的是賣票的竟然是聯合報系的人,不想訂報紙還不太願意
賣票給人,這麼多協辦單位,為什麼找一個無心推廣藝術的人
來賣票勒??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有沒有搞錯啊!
不過還是要感謝策劃這次活動的人,讓許多有心人可以看到近
代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作品。

潘玉良,清光緒二十一年(西元1895年)出生於江蘇揚州,本名陳秀清。
出生時父親即去世,母親以刺繡為生,不幸在她八歲時也過世,之後由
舅舅領養,改姓張。十三歲時,被舅舅賣到安徽蕪湖怡春院。1913年,
同盟會的潘贊化就任安徽省海關監督時遇到她,並為其贖身,然後出資
讓她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跟洪野先生學畫,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、色彩
學高分的成績,考入上海美專;她對色彩的敏銳度以及形體線條的掌握,
顯露出其高度的藝術天分。雖然她的成績排名是第一名,但因身世的因
素,被甄試委員給除名,但因有校長劉海粟的支持,才正式開始她的藝
術生涯。後來潘贊化的太太過世,潘玉良就嫁給他,改姓潘。

為了藝術,在一生最重要的恩人也是丈夫潘贊化的協助下,1921年拿到
安徽省公費至法國留學,1925年至羅馬美術學院。1928年徐悲鴻邀請她
到中央大學美術系當教授,開過五次個展,但因當時舊社會的道德因素,
在畫展時會有學生對她做人身攻擊(說她當過妓女),讓她飽受過去身世
之苦,最後以參加巴黎國際藝術博覽會及辦理個展為由回法國,從此再也
沒有回國。

我想不止從以前,到前一陣子的畫魂都還是繞在她無法選擇的身世裡打轉,
大家都習慣以男性的觀點跟看八卦的心態來看待來看待她,都忽略了她對
藝術的貢獻,很少人關心她的畫作。她一直想要突破中國古老文化對待女性
裸體的觀點,那個時代在國外也很少有女性畫女性的畫作,她的觀點不止打
破中國也帶給外國繪畫很大的衝擊。

在她的畫裡常會看見裸女加一件東方式的睡衣,睡衣在中國是過去的畫裡是
看不到的,因為中國認為睡衣不能登大雅之堂,她的畫給人感覺是她想打開
中國那些舊的傳統(打開睡衣),卻又因為舊傳統包袱太沈重讓她放不開(
無法脫掉睡衣),另外她的畫最給人的感覺蠻溫暖的,沒有特別突兀的顏色
對比,整體感覺有一種女性溫柔的味道,也因為是女性的觀點,所以她的裸
女有時會刻意誇大臀部(女性的象徵),也就因為這樣,有些男性看到這樣
的裸女或人物會覺得不好看,我想也許是男性觀點的問題所引想。如果有機會
看的時候試著放下男性觀點來看看,也許會有不同的感覺。

她的畫還有一些特色,因她長期留居歐洲吸收西洋傳統學院跟野獸派的畫風,
加上她在中國學過水墨跟書法,所以她發展出其獨創一格「融中西畫於一治」
的畫風,成功的將中國書畫的線條融入西畫的架構中,她的人物畫大都會用毛
筆先鉤出線條,再用西方畫豐富的色彩及繪畫技法,融入在她的書畫裡。這種
中西合壁的個人風格,也是她在歷史上留名的原因之一吧。

最後,我們最常看到的大概都是她的自畫像,在她的自畫像裡可以感覺到一種
憂鬱、自憐的感覺,好像在一種孤獨的文化中有一種不被瞭解的內心世界,好
像一朵開的很美的花,卻被放在一個不會欣賞花的環境中,只能自開自落..。

嗯~以上純天才明個人看法,其實看畫不需要完全懂,也不需要完全懂技法,
只要那幅畫能給妳感動,那就對了,沒有人規定每個人看畫的感受都要一樣。


您是第位來訪的貴賓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才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